煙花爆竹的傳承與開拓
作者:陳玄瑛發布機構:中國利川網發布日期:2015-01-13
譚興銘,忠路花炮業的新一代“掌舵人”,煙花爆竹對于他來說,既是安身立命的家業,也是薪火相傳的祖業。
拆掉老廠只為擴改新城
譚興銘的父親譚永清曾在原忠路鎮民族花炮廠擔任廠長,無論是生產技術還是生產管理,都算是忠路鎮花炮生產領域的權威人士。算起來,譚家在煙花爆竹行業已經摸爬滾打了二十余年。
“以前我們的公司就在現在的主壩廣場一帶。”提到搬遷,譚興銘至今仍記憶猶新。“突然說要搬遷,內心多少有些抵觸。”
“其實從集鎮搬出來,當時作為我們來說難度非常大,這個投資要上千萬,我們從融資渠道和政策方面,實際上是沒有門路的。”肩上的壓力大,思想包袱重,那時候譚興銘總是徹夜難眠。
經過一系列思想斗爭,譚興銘最終決定服從整體規劃,同意搬遷。“集鎮的發展是大事,關乎我們每一個人,我是忠路人,又是政協委員,應該帶好頭。”
每一個地方的發展,都凝聚著一些人做出的犧牲和努力,“我們自己籌資,把廠搬出來,讓產業延續壯大,同時也為忠路的集鎮建設出一份力。”
文化傳承仰賴技藝革新
忠路的花炮產業是繼續做大做強還是任其自生自滅?
煙花爆竹的制作在忠路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,“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忠路人,把忠路的傳統產業保存下來,是內心最真實的愿景。"譚興銘說。
從接觸花炮行業開始,譚興銘每年都會外出走訪學習。“去外面看看,交流學習,掌握這個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。”除了向外學習,他也十分重視公司內部的技術創新。
譚興銘在煙花鞭炮領域創新求發展是有目共睹的,截至目前,他已獲得三項國家專利。包括鞭炮炸藥配方發明專利一項,一種引火線的制作工藝實用新型專利一項。今年五月,他的一種引火線制作方法又獲得了發明專利認證。
“一項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批準需要三年。”譚興銘介紹到,“但我們會一直堅持創新,創造出更安全,更高品質的產品。”
目前,該公司產品全部采取流水線生產。從制筒、做引、裝藥到結鞭,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規范安全生產。“我們大部分產品都采用最先進的引線藥水藥灌注技術,十分安全,但還是保留了兩臺傳統插引機作業,算是一種鞭炮文化的傳承。”
夕陽產業更需朝陽企業
煙花爆竹行業被視為“夕陽產業”的觀點在投資領域早已存在,其源頭是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大城市禁鞭的政策,而近年來全國人民聞之色變的“霧霾”更是嚴重沖擊了花炮行業。
燃放煙花爆竹是重要的年俗習慣,是許多人兒時的美好記憶,花炮的燃點傳達出濃濃的年味。從某種角度來說,煙花是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表達。
忠路煙花爆竹產銷有限責任公司投資了兩千余萬元,打造了全省一流的煙花爆竹園林式產業園。譚興銘豪氣地說:“要做就做‘龍頭企業’,為這個行業的發展起個帶動作用。”
在搬遷之前,該廠有員工百余人,公司年產值在三千萬元左右?,F在位于寨坡村三組的新廠,占地400余畝,內部設有行政辦公區、成品總庫、非危險品生產區、引線生產區、鞭炮生產區和煙花生產區。“目前引線和鞭炮這兩個生產區通過驗收之后已經建成投產,煙花生產區的骨架也搭建好了,預計3個月之內能建成投產。”
該公司現有員工100余人,建成后可吸納當地剩余勞動力400余人。“我們現在每個月要付工人工資50余萬元”譚興銘肩上的壓力很重,但他也信心十足。目前,該公司所有鞭炮全部按訂單生產,“做好后,第二天早上我們會用煙花爆竹專業運輸車送到客戶的手中。”
“現在的產品全部銷于市內,接周邊地區的訂單暫時忙不過來。”等煙花生產區建成投產后,該公司煙花爆竹產品的年產值預計能達到一個億。